您現在的位置:刻瓷藝術網 > 天下刻瓷
編輯

中國刻瓷藝術網:推動刻瓷藝術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2016-04-16 17:34 來源:原創 作者:劉秀玲 編輯: 
摘要 中國刻瓷藝術網以“弘揚中國刻瓷藝術”為己任,積極推動中國刻瓷的產業發展,是一個提高中國刻瓷知名度的宣傳平臺, 體現中國刻瓷藝術魅力的展示平臺,為國內外廣大刻瓷藝術愛好者提供研討、切磋技藝的交流平臺,帶動中國刻瓷產業經濟發展的交易平臺。

中國刻瓷藝術網(www.villazolitude.cn) 于2014年6月25日正式上線。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家以弘揚和傳播中國刻瓷藝術與文化的專業網絡平臺、藝術品領域獨具特色的綜合服務型平臺,網站致力于為廣大受眾提供業內最權威、最全面的刻瓷藝術資訊,致力于推動刻瓷藝術文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致力于推動中國刻瓷藝術的創新、交流、繁榮和發展,走向世界。

2016年上半年,中國刻瓷藝術網入選山東省省級重點文化項目庫。

刻瓷是中國一種歷史久遠的傳統手工藝術,它使用鉆石等硬質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案,集繪畫、書法、刻鏤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身,集筆、墨、色、刀等多種技術手法為一體,在中國工藝美術領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把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粹詩、書、畫、印的 筆墨氣韻,篆刻的金石趣味匯聚一體并與陶瓷刻繪藝術完美合璧,以刀代筆在瓷器上表現出極強的效果。瓷賴畫而顯,畫依瓷而傳,從而達到“觸有手感,觀有筆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筆墨韻”的藝術效果,令人嘆為觀止??檀伤囆g既保留了傳統的書畫風格,又發揮了瓷面晶瑩光潔的特色,被人們稱之為“瓷上錦繡”。

1982年,中國刻瓷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張明文先生把刻瓷技藝帶到了美國田納西州的世博會上。同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梓源先生在德國第34屆慕尼黑手工藝品博覽會獲得金獎,中國的刻瓷藝術從此走向世界。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經常把刻瓷作品作為貴重國禮,饋贈給各國領導人和國際友人。

近年來,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國家級展會中,刻瓷藝術作品不僅屢獲大獎,而且贏得諸多口碑。人們對刻瓷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一直沒有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中國刻瓷藝術網的建立,及時填補了這一空白。

據中國刻瓷藝術網CEO高守建先生介紹,中國刻瓷藝術網以“弘揚中國刻瓷藝術”為己任,積極推動中國刻瓷的產業發展,是一個提高中國刻瓷知名度的宣傳平臺, 體現中國刻瓷藝術魅力的展示平臺,為國內外廣大刻瓷藝術愛好者提供研討、切磋技藝的交流平臺,帶動中國刻瓷產業經濟發展的交易平臺。

中國刻瓷藝術網以“資訊、視頻、專題、網上展廳、在線交易”等多種形式,融“陶瓷、琉璃、收藏、評論”為一體,最大程度契合藝術家、收藏群體等不同群體的新媒體在線服務,積極運用電子商務完善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發展O2O(線上營銷、線下成交,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和C2B(個性化定制)等新型電商模式, 建成集線上展示、線下體驗、估價、銷售、拍賣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性刻瓷藝術品交易垂直電商平臺。(劉秀玲)

相關鏈接

述評:永不謝幕的中國刻瓷藝術 

——寫在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閉幕之際

千年古都潮起云涌,刻瓷藝術源遠流長。2016年9月14日,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落下帷幕。

作為第十六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與中國刻瓷藝術網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驚艷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刻瓷藝術的獨特魅力。

這是一屆創作繁榮、思想融合的藝術盛會。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為期9天,參展的“國大師”有11位,參評的省市級陶瓷藝術大師、高校美術系教授、刻瓷愛好者77位,分別來自于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江蘇、江西、湖北、廣東等12個省市,參評(展)作品218件,涵蓋了人物、山水、書法、繪畫,題裁廣泛,表現各異。不同地區,不同體裁,不同創作手法的刻瓷藝術作品,在這里融合交流;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創作風格的刻瓷藝術思想,在這里激情碰撞。藝術家們相互學習,互促共進,共話刻瓷藝術的美好未來。

(1)9月8日,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許立全(左一),在淄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浩(右二)的陪同下,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JPG
9月8日,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許立全(左一),在淄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浩(右二)的陪同下,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

這是一屆正本清源、繼往開來的藝術盛會。在第十六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藝術博覽會期間,舉行了首屆中國刻瓷藝術高端論壇。包括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杰,山東省陶瓷協會理事長葛春平,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羅小平,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何炳欽,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張明文、尹干、王玉嶺在內的十幾位“國大師”通過論壇的交流形成共識:刻瓷藝術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已經成為陶瓷藝術一個獨立的、重要的分類,在這個過程中,創新是刻瓷藝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得到陶瓷藝術界甚至各界人士的廣泛認可的關鍵,只要堅持不斷創新,一定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2)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畢榮青(左二)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展,對刻瓷藝術作品產生深厚興趣。.JPG
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畢榮青(左二)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展,對刻瓷藝術作品產生深厚興趣。

這是一屆走向民間、服務群眾的藝術盛會。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的展區,位于陶博會主會場的核心位置,每天接待大量來自海內外的觀眾,可以說,有多少游客參觀陶博會,就有多少游客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據十六屆陶博會組委會公開發布的信息:為期9天的會展,累計參觀人數超過50萬人次。其間,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尹干、閻先公、董善習、呂泉、王一君、丁邦海、馬志河等人先后親臨現場,與市民面對面交流,使更多的人認識中國刻瓷藝術,了解中國刻瓷藝術,為中國刻瓷藝術的推廣普及推波助瀾。山東省特級陶瓷藝術大師蔣秀梅、北京刻瓷第四代傳承人周曉明,在刻瓷藝術展區進行了現場表演,使刻瓷藝術走出神秘的高閣。

(3)清華美院教授、陶瓷藝術設計家張守智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JPG
清華美院教授、陶瓷藝術設計家張守智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

(4)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杰(左)在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上,擔任首屆陶瓷創新設計大賽評委。.JPG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杰(左)在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上,擔任首屆陶瓷創新設計大賽評委。

百花齊放,方顯藝術繁榮;百家爭鳴,方能推陳出新。在現代刻瓷走向繁榮發展的40年間,各級陶瓷藝術家、刻瓷藝術愛好者是繁榮刻瓷藝術的重要力量,堅持推陳出新,創作不斷,不斷改進工藝手法和表現形式,不斷改進刻瓷藝術的載體和媒介,鼓勵一切有利于刻瓷藝術發展的思維在探索中成長,不同流派、不同風格得到了競相發展,使刻瓷藝術展現出新魅力、煥發出新光彩,開創了中國刻瓷藝術的新局面。

隨著第十六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的閉幕,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也圓滿結束,但中國刻瓷藝術的發展卻正如燎原之勢,永不謝幕!(隋旭光 周天智)

相關鏈接:

中國刻瓷藝術昂首走向世界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2016年9月6日,作為第十六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與中國刻瓷藝術網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驚艷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刻瓷藝術的獨特魅力。

  中國的刻瓷藝術,最早源于秦漢時期的刻玉,也稱“剝玉”。清朝初期,北京宮廷藝人華法取意于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瓷面上刻制書畫,是當今我們看到的最早的刻瓷作品。彼時,集“繪畫、書法、陶瓷、雕刻”為一體的刻瓷,只是局限在宮廷內的工藝。及至民國前期,刻瓷藝術開始在民間流傳。

  上世紀七十年代,山東淄博的陶瓷藝人開始從事刻瓷藝術的探索,經過40多年的繼承、發展、改革、創新,刻瓷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淄博這塊陶瓷的熱土上,先后誕生了26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省級大師已近300人,刻瓷愛好者達數萬人之眾,淄博的刻瓷藝術無論在規模還是水平上,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省外藝術家也紛紛慕名而來,拜師學藝,淄博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刻瓷藝術的圣地。

  在淄博刻瓷藝術家的推動下,刻瓷藝術開始走向世界。過去的數十年間,先后有十幾位大師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刻瓷藝術的風采和魅力,無數件刻瓷作品被作為國禮,送給各國政界元首和國際友人,為世界所尊崇。

  正本清源,方能革除流弊,停止無何止的爭論和糾纏,全心全意謀取刻瓷藝術的美好明天。

  第十六屆中國(淄博)陶博會期間,清華大華美術學院教授、“陶瓷泰斗”張守智在參觀首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時,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刻瓷藝術家們堅持創新、不懈追求的精神,對中國刻瓷藝術的快速發展感到十分欣慰。

  在陶博會開幕當天的首屆中國刻瓷藝術高端論壇上,被譽為“中國刻瓷第一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張明文作了《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的主旨演講。張明文指出,出身宮庭的刻瓷藝術典雅高貴。一位敏感的陶瓷藝術家,應具有超前意識,今天的藝術巔峰,就是明天的藝術起點。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尹干作了題為《刻瓷藝術的未來與發展方向》的主旨演講。尹干指出,刻瓷藝術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最終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是不容易的,在這個過程中,創新是刻瓷藝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得到陶瓷藝術界甚至各界人士的廣泛認可的關鍵。

  刻瓷藝術發生了巨大變化,必將走向輝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杰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刻瓷藝術開始出現在全國陶瓷評比當中,當時的參賽作品多以肖像刻瓷為主,并不為評委所認可。此后,廣大陶瓷藝術家從未停止探索之路,刻瓷藝術也因此而發生巨大變化,參評作品的水平越來越高,震撼心靈。

  陶琉為媒,刀筆為質;方寸之間,陰陽之道。陶瓷界的國際盛會,把中國刻瓷藝術推向世界;刻瓷藝術的高端論壇,昭示了中國刻瓷藝術的未來前景,也為中國刻瓷藝術開啟了勇立潮頭、再謀新篇的全新征程。


關注中國刻瓷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3
關鍵詞: 刻瓷 張明文 國禮 王一君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刻瓷藝術網立場。

如有版權異議,請點擊查看免責聲明

上一篇:葛春平:淄博陶瓷需要整合資源一起發力
下一篇:淄博源一刻瓷藝術博物館等5家非國有博物館通過確認
欧美放荡办公室|800AV凹凸久久久久精品99|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