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四野風月。先賢『以一管窺之,以一畫測之』,誠如張岱所愿『惟吾舊夢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猶端然未動也』。一湖風月,詩文藉余生。
一部《紅樓夢》,曹雪芹寫了十年。一卷《姑蘇繁華圖》,徐揚畫了二十四年,人生這場風月,不可名狀,惟春雷驚蟄中細品,惟群芳吐沁里靜聞,惟傳統精魄內供養,方可安頓此生。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雨中聽風,燈下玩花,簾內聞香,醉里生趣,諸般雅事,『本乎性靈,而致之心用』。我輩雖在樊籠,卻能遙見先人頤養心性之景。
一部《紅樓夢》,曹雪芹寫了十年。一卷《姑蘇繁華圖》,徐揚畫了二十四年,人生這場風月,不可名狀,惟春雷驚蟄中細品,惟群芳吐沁里靜聞,惟傳統精魄內供養,方可安頓此生。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雨中聽風,燈下玩花,簾內聞香,醉里生趣,諸般雅事,『本乎性靈,而致之心用』。我輩雖在樊籠,卻能遙見先人頤養心性之景。
山水大物,綿亙千里。蘇軾謂:『雖江山之勝,莫適為主,而奇麗秀絕之氣,常為能文者用』。格物于心,可觀天地風月。博者成其廣,厚者載其道,高者見其遠,明者清其心,悠者空其懷,靜者使其恒?!何┖B之士,澹泊寧靜,心無塵翳,指有余閑』。司馬光所言『天道幽遠,不如靜以待之』,正解此意。在靜中關照自我,完成對『風月』的解讀,使心性得以傳統詩意般的陶養。一草一木偏幽致,一竹一石總關情,舒心雅懷,神骨俱清。正如明人袁弘道所言:『在以淡遠取之,皆超逸有致』。
『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此言謂之會稽孫郡者,最佳不過,品學于心,才思敏行,以傳統詩情,將攝影與繪畫結合,賞聽碧水宿雨,回首江南路遠,成就了最雅致的風月。而當下許多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徒有其表,只著藝術之皮囊,未得藝術內涵與素養,數千年藝術正被一部分人廉價的翻刻。藝術的魅力卻在于獨特性,正如孫郡所言:『走一條很窄的路,窄到剛好通過我一人』。我們當以自身修養完成對藝術的朝拜與回歸,這便是對風月的最高級領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我又有多久,未曾細品傳統意境里的美。何不趁春山彩彩,煙雨同蘇之時,漱洗過去一冬的青蒼,讓熙攘往來成為別人的故事,而你我且攬一池風月,聽雨落新詩,讓傳統美學成為你的儒雅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