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煮茶,火候到了,滋味自然有了。
人生有百味。有人說,人生如粥,溫潤平淡;有人說,人生似藥,苦口利病;亦有人說,人生若湯,幽遠醇厚。
無論人生呈現出哪種滋味,這滋味都必然是從歲月中熬煎得來。歸根結底,人生種種滋味味,無不得自一個“熬”字。
熬,淬煉堅篤的意志
“熬”,是不輕言放棄,不輕易改變,是歡喜中持一份凝重,悲哀時存一絲希冀。
生活不總是遂人心意的。在種種落差中,會有困惑,踟躕,甚至沮喪。此時要把熬看成一種的修行,要耐住性子去“熬”。
曾國藩為了對抗太平天國,辛辛苦苦籌措資金、招募勇士、購置武器,但到了戰場卻不堪一擊,屢戰屢敗。
在靖港水戰中又被太平軍擊敗,幾乎全軍覆沒,曾國藩差點投水自盡。
正是這樣煎熬,成就了曾國藩堅定的意志,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屢敗屢戰,成為一個可以被打倒,卻永遠不會被擊垮的人。
命運最終也給了他翻盤的機會!
“熬”是一面鏡子。它能告訴你,你能不能忍受時間的推移,等到峰回路轉的那一天。經受考驗的人,總是收獲超乎尋常的回報。
熬,涵養寧定的心境
林語堂說:中國人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這壺不僅萃取茶之精華,更以其“煎熬”涵養了一份寧定之境。
當人生種種境遇不期而至,我們便能從這寧定之境中,覓得安慰,尋得寄托,讓自己安然度過是是非非。
有個成語叫死灰復燃,出自《史記?韓長孺列傳》,韓長孺就是西漢名臣韓安國。
韓安國曾經犯法被關進監獄,獄吏田甲見韓安國失勢,常常借故凌辱他。
韓安國一次問田甲:“你沒見過死灰還能復燃嗎?”田甲猖狂的說:“要是死灰再燃的話我就一泡尿澆滅它”。
后來韓安國重新起復,并受到重用,曾欺凌他的田甲惶恐謝罪,他只付之一笑,沒有與他一般見識。
由于有這樣的經歷,韓安國的心境變得更加寬闊、寧靜,后來終于登上御史、大司農這樣的高位,一展抱負,青史留名。
閱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許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頭的。一時春風得意,或一時折戟沉沙,都不會永遠算數。
只有不急不躁,氣定神閑的人,才會是有長性,才能熬得住。
而經歷熬煎,遠離浮躁,進入寧定之境中的人,能走的更遠。
熬,編織動人的旅程
有人覺得,人之一生無非是一個個結果的積累。
如果從結果來說,人人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生命還有什么意義?所以人生目的,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
人生應該有甜蜜,但僅有甜蜜的人生是膚淺的。有挫折,有波瀾,遍嘗酸楚,滯澀,苦痛,艱辛……人間百味的人生,才更值得回味。
蘇東坡一生屢遭貶謫,他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總結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的一生顛沛流離,仕途坎坷,但是他無論到了哪里,生活境遇如何,總能保持從容灑脫,樂觀豁達。
他種田,釀酒,燉肉,練瑜伽,養菖蒲,他如此地熱愛生活,總能發現生活之美。他向我們展示出得失之外,生命的優雅與愜意。
萬水千山,歷經磨難,熬過去,都成了他的故事和傳說,誰也奪不去,帶不走。
在貶謫海南后,他寫到: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海南之行,九死一生,這種煎熬一般人承受不了,然而蘇東坡卻認為他獲得了最奇絕的一段旅程。
他熬過了黃州惠州儋州,和徐州知府、禮部尚書一樣,他認為這也是他平生的功業。從生命的層面上來說,貶謫、升遷,沒有區別。
人生是一場旅途,不在于最終得到什么,而在于是否用心欣賞了沿途的風景。
最勁道的面無不經歷過百打千摔,最鋒利的劍無不經歷過千錘百煉。若無“熬”,就沒有堅韌的性格,精進的志業,也就沒有值得品味的一生。
所以,請記住,最好的人生都是“熬”出來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